沐浴陽光,快樂成長
——民辦陽浦小學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所謂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事件,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為加強對此類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連續發文,決定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根椐《2016年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為加強對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我校將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校園欺凌專項治理活動。根據我校實際,特制訂如下方案:
一、組織健全,領導有序。
1、建立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小組,分工明確,職責到位
組 長 |
陳纓(校長、書記) |
把控專項治理方案 |
副組長 |
張君(副書記、安全代表) |
落實方案的實施與推進 |
組 員 |
張君華(學生發展部主任) |
制定專項治理方案 |
|
王滬蘇(德育中心組成員) |
學科滲透,專題教育 |
|
張景芳(后勤保障部主任、安全員) |
協調校內外各部門協同推進 |
|
徐斌 (團支書) |
開展青年教師結對幫扶 |
|
李毅勤(心理衛生老師) |
心理健康教育 |
|
陳軻 (網管員) |
借助媒體、網絡、微信等進行 |
|
劉婭麗 (家委會秘書長) |
引導家長關心學生,履行監護人義務 |
|
顧劍棟 (法律顧問) |
對師生進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識 |
2、目的明確,注重實效
通過專項治理,加強法制教育,嚴肅校規校紀,規范學生行為,杜絕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事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二、具體措施,落實推進
1、完善并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學校制定《民辦陽浦小學崗位安全職責》,做到制度上墻,導行記心。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和預案。
2、排查問題學生。排摸性格及行為有偏差的學生,建立一人一檔制度,有青年教師結對跟蹤。加強與學生家長及其監護人的聯系溝通,共同形成一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增強家校教育合力。
3、全面徹底清查安全隱患。學校組織人力迅速清查學生中有無攜帶火柴、打火機、尖頭剪刀、刀片或其它可能危及他人或校園安全的物品進入校園。發現危險物品一律沒收。,并進行教育。
4、專題教育。召開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精神。要求所有教職員工領會精神,班主任更要準確把握、精神實質和要點精髓,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弄懂弄通。。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邀請法律顧問、警署民警等專業人員對教師、學生開辦法制講座,上好法制輔導課,不斷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5、開展德育活動以案例交流、辯論會、學科滲透教研活動等形式。圍繞師生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社會人員的關系、校園周邊環境對學校的影響、關愛特殊學生、如何消除心理障礙、如何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重點內容展開討論與反思。
6、加大學生行規教育的力度。各班要結合本班實際立即組織學生認真開展校紀校規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識教育。使他們懂得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增強自覺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針對學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7、強化值班巡邏和校園門衛管理。建立健全值班巡邏制度、學生中途離校制度、平安志愿者護導制度、外來人員出入制度、私家車校園行車責任制度。組織教職工、班主任、輔導員、校內安保人員等做好校內值班及校門口200米范圍的巡邏工作,嚴格執行上學放學護校上崗疊加制度,確保校園環境 安全
8、加強預防,及時處理。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
9、利用多媒體、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科技的運用,通過家長會、微信公眾號、網絡調查等平臺向社會及家長宣傳,取得家長的支持,并收集信息,調整充實方案。
10、強化安全工作責任落實。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深刻汲取事故教訓,結合實際,舉一反三,嚴防此類事故再次發生。要加強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嚴防因管理疏漏發生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強安全防范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落實安全工作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嚴格落實安全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和教職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堅決防止有規定不執行、有制度不落實、有責任不追究的傾向。要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壞與個人的提拔任用、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績效工資掛起鉤來,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